手绘农民画绘水桶,有机肥灌溉爱心花圃
澥浦汇源小区垃圾分类凸显本土特色

镇海新闻网讯(记者林意然)随着垃圾分类走进每家每户,澥浦汇源社区的居民们发挥余热,用手绘农民画绘水桶、有机肥浇灌爱心花圃的方式,为小区垃圾分类注入新动力。
新风尚:将特色农民画绘上水桶
“天鹅、旗杆、水系、马头墙……这些洗手桶绘上澥浦农民画后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,都不舍得放垃圾桶旁去了。”澥浦汇源社区主任项琼看到居民们自发绘画的水桶,不禁赞叹到。
原来,自今年4月澥浦全域开始垃圾分类以来,汇源社区一直是居民参与度最高的一个小区。居民们以家庭为单位认领“桶宝宝”,并成立了“新澥浦人”桶边督导队。因澥浦镇不使用降解垃圾袋,故需要将每家每户的垃圾进行破袋分拣,这些水桶是垃圾破袋后督导员用于洗手的。由于连日高温,塑料水桶里的水没过多久就“熟”了,不方便居民,社区就在7月中旬购买了5个木桶,并在辖区内召集农名画爱好者对其进行作画。

“上午微信群消息一发出去,5个水桶就立马被认领光了。没过多久,大家就把绘制完的水桶拿了过来。这些农名画爱好者普遍都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,都是在忙家务照顾后辈的基础上空出时间来画的,真的都很积极,很棒。”项琼告诉记者。
除手绘农民画水桶外,居民们还自制了破袋钳2.0系列,用于垃圾袋的破袋。制作人是73岁的朱正山,一名小区垃圾分类的热心志愿者,他告诉记者:“别看这破袋钳不大,但是特别好用,我在之前党员沈福康做的1.0系列上进行改造,做了2.0系列,比之前的更轻便,有了这破袋钳后垃圾分类完全不脏手。”

新动力:用“自产”有机肥种植花圃
在汇源社区,兴建花园27号住宅楼楼下有一个占地40平方米的爱心花圃。别看这花圃不大,其使用的肥料可大有来头。
“灌溉花圃的都是来自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厨余垃圾‘自产’的有机化肥。还真别说,用有机肥种植,鲜花长势特喜人,我也不用怎么管,就负责浇浇水。”爱心花圃的负责人邵和平自退休后就喜爱种植一些花花草草,自爱心花圃推出以来,72岁的邵师傅一个人承担起了看护花圃所有的琐碎工作。
去年十月,澥浦镇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,实现厨余垃圾发酵变有机肥,中心每天可处理将近2吨的厨余垃圾,并产生有机肥料约400斤。
“一路走来,垃圾分类从一开始的让人难以接受,到如今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。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,居民们的积极性、自发性让垃圾分类从一句口号成了实际的行动。我相信,社区的垃圾分类将做出新特色。”项琼说到。
来源:镇海新闻网
更多阅读